千里传佳音。“茶二代”、武义熟水茶业有限公司鲍王栋,不负众望,斩获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六届“武夷山杯”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金奖。这是武义县选手第一次霸榜全国茶叶加工工的顶级赛项。“面对这么多省市的制茶能手和大师工匠,王栋能杀出重围,实属不易。”县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邓萍说。
10月16日,记者来到武义熟水茶业有限公司,了解鲍王栋“夺冠之路”背后的故事。“我就是一个茶人,只想把茶做好”
“我是闻着茶香长大的,从记事起,爸妈就一直在做手工龙井、碧螺春等茶叶。”鲍王栋告诉记者,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对茶叶并不陌生,但真正踏入这个行业还要从2006年说起。
2006年,大学毕业两年的鲍王栋,入职了浙江乡雨茶业公司担任管理一职,至此走上了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一个同时掌握绿茶、红茶、白茶加工技术的职业技工之路。2021年6月,鲍王栋决定出来创业,成立了武义熟水茶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武阳春雨系列绿茶、红茶、白茶加工及销售。在机械化自动化炒茶普及的今天,他传承了老一辈茶人手工制茶的精神和文化,每年都会坚持开展手工制茶。十七年时间沁润其中、潜心钻研,一年时间专心备赛,鲍王栋用农人骨子里的“蛮”和“拼”走出了茶业职业技能人才的成长之路。
“比赛时没有考虑其他的,只想做好这杯茶。”鲍王栋告诉记者,每一次取得的成绩都不是偶然的,每个省都是精英,自己一定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尽量做到每一步都没有扣分的理由。“比赛前,省里还给我们进行了为期5天的赛前集训,专家帮我们重新梳理了理论知识中的要点,前三届的冠军前辈给我们分享了比赛的经验及一些实操中的注意事项,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比赛的信心。”
成绩背后,有无数力量在支持鲍王栋。近年来,武义县高度重视农业技能人才培养,深入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梯度培养储备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通过“传帮带”机制,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集中培训等,为他在茶叶加工技能水平和应赛能力上提供支持。
“成功绝非偶然,它只是努力的必然”
“两个月以来,他持续练习手工制茶、拼配,看了二三十本书、做了几百上千页的题库,只有经历过了才知道真心不易。”在妻子叶红燕看来,鲍王栋练茶已经到了“痴迷”的状态。
在武义熟水茶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台面上摆满了鲍王栋两个月以来所练习的手工茶,揉捻、烘干、发酵、复烘......每一道工序的加工时间都详细记录在一张张白纸上。为了锻炼制茶手艺,鲍王栋几乎每天“泡”在自家的茶房里。
2020年,鲍王栋第一次参加金华市首届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并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此后大大小小参加了十几场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技。“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茶业技能比赛让我有机会与全国各地的高手切磋交流,获得了丰富的茶学知识,同时,还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对自己、对企业来说都是比较有价值的。”鲍王栋表示,通过比赛拓宽了茶叶的销售渠道,全国各地的客户也多了起来。
叶红燕笑道,他就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性格比较内向,但是这恰恰能让他静下心来钻研制茶技艺。比赛前,不管是公司还是家里,大小事务我都自己解决,并帮助他收集茶业相关书籍和习题,让他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备战。而他自己也是白天炒茶制茶,晚上看书刷题,充实理论知识,经常奋战到凌晨两三点。
谈起比赛,鲍王栋说:“当时因为天气原因空气湿度大,为了能使茶叶充分萎凋,我连续六小时不间断用竹匾手动扇风,直到达到自己的要求才停止。期间,还有很多选手跟着我一起扇,但大多都是扇了十几二十分钟就放弃了。但我自己知道,比赛时相差毫厘影响都非常大,必须坚持到最后。”
成功,就在最黑暗之后那零点一秒,就是所有人都选择放弃的时候,你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让大家一起好才是真的好”
把盘、泡茶、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在审评室,鲍王栋正和徒弟谢宏清在评鉴今年推出的新产品桂花茶。今年以来,为弥补生产季节短的缺陷,公司新推出了适合年轻人市场的桂花茶。
据了解,鲍王栋在和茶农们打交道的时候发现,许多种茶大户虽然种植面积在百亩以上,但是没有自己的加工厂,特别是雨水季节,多数有委托加工干茶的需求。于是在去年,鲍王栋提出了“共享茶厂”的理念,通过设备共享、空间共享、技术共享的方式,为茶农提供代加工服务,在统一规范标准、提升效率的同时,也把共享理念融入了茶业发展,带动茶农增收。“我从小就与茶打交道,看到了我们当地老百姓卖茶叶的不容易,就想通过这个共享茶厂,使老百姓不再因为茶叶卖不出去而发愁,还能提高厂里机器的使用效率。”鲍王栋说。
“以前我们只能做春茶、夏茶,现在秋茶可以做桂花茶,增加了不少收入,还能在这里学到制茶新技术。”茶农鲍林俊说。
对茶产业钻研得越深,鲍王栋愈加心存敬畏。鲍王栋告诉记者,拿到“国赛”冠军,对于个人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还将进一步学习,不断地加强自己的技艺水平,并把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分享给更多的茶人,让“武阳春雨”茶香飘得更远。
(来源:武义新W)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